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时空 > 文艺鉴赏 > 影像鉴赏 正文

江融: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4-07-25 13:50

法国著名摄影家卢克·德拉哈雅已多次获得罗伯特∙卡帕金奖,是新闻报道摄影最高的奖项之一。他拍战地摄影非常好、非常久。但是2004年起,他离开玛格南图片社,声明自己已不是报道摄影师,而是艺术家,开始用6×12林好夫特艺相机拍摄战争冲突的结果、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等。他没有像其他摄影师一样到战争第一线去拍,而是跟在后面去拍战争的后果。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近几年得的年度大奖照片,往往都已经不是直接关于一个突发事件本身,大都是关于事件的后果和影响的照片得奖。所以,摄影师已经不再是当年卡帕所说的“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很多摄影师已经在往后退而不是往前冲,是用大画幅的相机在拍,而不是用135的相机在拍,另外他们的照片要进入画廊、进入博物馆去展示,而不是在新闻媒体上展示。

  已故英国摄影家提姆·赫德林登,前不久在利比亚和另外一位优秀摄影家一块被炸死。提姆·赫德林登生前曾声明自己不是报道摄影师,而是“造像师”(image-maker)。他是采用报道摄影、多媒体、电影甚至装置艺术等不同方式讲述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他已经从传统新闻报道摄影转向注重内容的报道摄影,以不同方式让观众能与他所创作的影像作品之间产生共鸣,进而使观众能关心和探讨这些事件。非常可惜的是,提姆·赫德林登已经去世,年仅四十岁。新闻报道摄影已出现艺术化,甚至主观化的趋势,这种摄影作品是否还能算作新闻报道摄影,或者是属于艺术摄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但至少属于新闻报道摄影面临挑战后,他们所作出应对的方法。

  黑星图片社曾经是世界5大图片社之一,已故黑星图片社总裁霍华德·查普尼克写过一本书,名叫《真实不需要修饰》,他在书中指出,最重要的还是要坚守新闻报道摄影必须真实的底线。我也要强调指出,新闻报道摄影是绝对不能修改,在此前提下,我们要不断地去挖掘故事和题材,并采用新的方式去报道地球上所发生各种紧迫的问题,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所以新闻报道摄影不存在死亡问题,正如莱卡相机和胶卷出现后,曾经使得新闻报道摄影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数码相机和网络,以及光场相机和云端技术的出现,不仅给新闻报道摄影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各种机会和可能。现在最关键的是要看报道的故事是否重要、感人,方式是否新颖、有效。如果我们能够应对各种挑战,今后的新闻报道摄影会比传统的新闻报道摄影更加有力量。

  现在来谈一下关于观念摄影和其他艺术摄影在网络和数码技术出现之后的情况。首先,需要指出,当代艺术摄影深受196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影响。这两个电影流派,不强调传统电影注重情节、动作和对话,而是强调心里分析、电影语言和技巧,传统的电影都是对话很多,包括国内的很多电影都是通过对话才能把故事讲清楚,通过动作才能把剧情交代清楚,大家比较习惯于观看这种方式拍的电影。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和法国出现了利用长镜头和空镜头手法拍摄的电影。长镜头不是指我们使用的长焦距镜头,长镜头是摄影镜头对准一个画面,然后就不动停留一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就让画面里面的人物表演,比如对准一个脸部,让表情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人物的内心状态。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法国的让·吕克·戈达尔,台湾的侯孝贤《悲情城市》,蔡明亮《爱情万岁》,以及中国的贾樟柯都采用过这种手法。这种拍摄手法出现以后,就对摄影产生了影响。

  传统摄影是135相机出现以后,去抓拍街头摄影,因此出现了快照美学;到了70年代时,快照美学和街头摄影已经十分成熟,中间有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罗伯特·弗兰克的“非决定性瞬间”,一直到1967年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新纪实”摄影展两个主要人物李·弗里德兰德和格里·威诺戈兰德,都是用135相机去抓拍街头摄影。但是到70年代,艺术摄影,包括新闻报道摄影,用135相机和快照美学这种方式去拍摄已经达到了极致,当时所面临的状况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往下拍,有点彷徨,就出现了一批由文学出身的摄影家,他们受欧洲电影的影响,就开始拿8×10大画幅相机开始慢拍。他们的作品不是瞬间抓拍的,而是一个有持续观看后拍摄的影像,这种照片是观察之后找到最佳的地点和视角用大画幅相机把它拍摄下来,这种拍摄方法的美学和传统的快照美学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1970年代就出现了加拿大著名摄影艺术家杰夫·沃尔,他自称是采用“近实摄影”(near documentary)方法拍摄。杰夫·沃尔不带相机上街的,他是在街上边走边观察,比如他看到路边有三个年轻人,坐在树下聊天喝饮料,这些年轻人身上有刺青,他路过的时候觉得这个画面是一幅很好的作品,就记在脑子里面,之后他专门去找了三个模特,到他所选定的一个场景,根据他的记忆重新建构了一个场景,然后摆拍了一张很像他所看到那个画面的作品。这种像拍摄电影的导演手法,是靠记忆重构一个场景来拍摄的,所以杰夫·沃尔认为他所拍摄的作品也是纪实的,只不过他是接近于现实的。杰夫·沃尔受电影的影响,他的作品是用灯箱来展示,所以他在探讨电影与摄影之间的关系。美国女摄影艺术家辛迪·舍曼也是受电影的影响,她根据好莱坞电影和美国电视里的典型女性角色的画面,自己扮演这些人物,来反映娱乐文化对妇女的陈规定见,以及大众对现实生活中角色的虚拟幻想。她是美国“图片一代”(Picture Generation)运动的代表人物。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