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文联工作经验被中国文联公众号转发
日前,烟台市文联“文艺两新”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国文联新媒体平台在“改革创新”专栏编发推广。以下是全文。 “文艺两新”作为新兴文艺力量,在文艺工作中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文联党组多次专题研究“文艺两新”工作,作为深化文联改革,保持和增强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文艺两新”工作新路径新办法,通过成立“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开展多形式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以“文艺两新”新兴力量助推全市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一、画好“同心圆”,汇聚“新”合力
为有效解决“文艺两新”人员在作品创作、资金扶持、宣传推介、缺乏归属感等方面问题,从增强“文艺两新”凝聚力着手,引领“文艺两新”工作提质增效。按照从所属协会内部“文艺两新”入手逐渐向社会面“文艺两新”拓展的思路,在10个直属文艺家协会组织中成立“两新组织工作委员会”;鼓励协会吸纳“两新”人员,规范“两新”人员在主席团(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中的占比;突出重大主题文艺实践活动示范效应,在精品创作评选、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向“文艺两新”倾斜;在各区县级文联成立“文艺两新”工作联系点,不定期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所有镇(街)实现文联组织全覆盖,扩大基层“文艺两新”工作者服务群众的基础,打通“文艺两新”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召开主席团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文艺两新”工作
二、搭建“小平台”,力促“新”发展
为“文艺两新”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展示舞台,以“文艺+互联网”为载体,突出重大主题文艺实践活动,为“文艺两新”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打造烟台城市“艺术名片”。强化“文艺两新”人才宣传推介。通过线下出版发行《胶东文学》文艺期刊,举办文艺作品研讨会、发布会,线上依托烟台文艺网、公众号等新媒体刊发优秀文艺作品,充分激发“文艺两新”工作者创作热情。两年来,全市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谢璞儿童文学奖等省级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平台发表、入展作品达510余件,为烟台文艺事业发展和滨海城市建设注入了巨大活力。创建“文艺两新”聚集区实践点。在烟台1861创意产业园等11个区域(单位)建立“烟台市文艺家采风创作点”,以璜山书院等单位为试点,将17个区域打造为“烟台市文艺家协会采风创作点”。采风创作点建立以来,年均开展文艺采风活动60余场次,为广大“文艺两新”工作者提供了采风创作、交流展示的平台。突出“文艺两新”工作融入。烟台市“文艺两新”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创作实践,如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开设“农闲学堂”,打造主题壁画村、书法文化村,设立乡村美术馆、民间工艺馆等,成为“艺术村建”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典型代表。

△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张志宽开展快板艺术专题讲座
三、塑造“新格局”,展示“新”作为
为充分发挥“文艺两新”组织的工作效能,烟台市文联积极打造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多元服务矩阵,以新思路和新举措全方位塑造“文艺两新”工作新格局。持续深化打造“文艺战线党旗红”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全面加强“文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各级文艺家协会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实现了新文艺组织党建工作常态化。年均开展各类特色主题党日活动110余场次,不断提升“文艺两新”文艺工作者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将其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提供精准服务。针对“文艺两新”人员职称评定“难”的问题,主动对接、精准发力、稳步推进,指导、协助20余人完成文学类初级职称评定材料梳理汇总、提交审核工作,积极开创“文艺两新”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新局面。面对广大文艺家协会、“文艺两新”人员无创作场地的实际,建立文联文艺中心,设立“文艺两新”工作室,切实解决工作实际困难。强化身份认定。主动吸纳“文艺两新”进入会员队伍、理事会、主席团、领导班子,增加他们在其中的构成比例。目前,已吸纳230余名“文艺两新”工作者加入市级会员队伍,并择优向省、国家推荐,为“文艺两新”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更广阔平台。精准对接需求服务。依托“文艺两新”创作骨干培训班、“文艺大讲堂”等实施多层次培训,使艺术家与“文艺两新”工作者实现“无缝对接”。在烟台大学、烟台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音乐展演、公益培训等文艺活动,在广泛联系、团结、帮扶艺术类学生的同时,为“文艺两新”发展储备了力量。年均开展培训100余场次,培训12500余人次,进一步壮大了“文艺两新”人才队伍。

△组织画家为曾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石忠坤老兵画像
下一步,烟台市文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专业优势,不断创新实践,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工作,做实全面精准常态化服务扶持,开创烟台“文艺两新”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