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期刊 > 烟台散文期刊 正文

金志海: 岿岱山的宁静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9-07-22 14:57

  岿岱山的宁静

  ◎金志海

  近于黄昏时分,我走进了烟台海边的东炮台公园。嘈杂了一天的东炮台公园,终于沉寂下来,一片宁静。

  东炮台,位于海拔25米高的岿岱山上,西北东三面临海。是清政府为抵御外夷,1891年由李鸿章选址而建。这里设有几门大炮,还有战壕、碉堡、营房、弹药库等。显然,这里曾是一处战场。

  海滨路的一边,有一个门洞,上边写着“表海风雄”。进去后便是岿岱山,山的一边有长城般的烽火墙,墙外就是辽阔的渤海湾。犹如《桃花源记》所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是一个广大的世界。

  旧时军备战壕修葺一新,沿着旁边的一条小石径漫步,两边全是槐树林,西去的斜阳,不曾照射着我们,婆娑的树冠成了我们的遮阳伞。清风徐来,凉爽极致。树林间的喜鹊,站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总是前后地摇晃,寻求着平衡,并不时地跳来跳去。公园中的这条林阴小道与外边的滨海路,只有一墙篱笆之隔,但却有天壤之别。虽可听到路上“呼呼”奔驰的车辆,但却让你感到一份悠然难得的宁静。

  岿岱山下是一片礁石,礁石外是一片海,海里有几个岛屿,清晰可见,如在眼前。山的东边,阳光被山所遮掩,远处的海一片明亮,往来的游轮在蓝色的海面上航行,映着太阳的余辉。近处的礁石则是一片清辉,上面长满了一层层的海蛎子,一次次被人们撬去,只留下一片片鳞角般白色的残壳,像是春燕衔来的白泥,又像暗夜里弥漫着的满天雪花。礁石间的水像湖泊一样,在蓝天的映照下像一面面不规则的镜子。靠近水边的礁石,像一个个绿岛,残壳上挂满了绿色的海菜,那是海水退去时,被那残壳的棱角所挽留下来的。

  许多拾海的人们穿的花花绿绿,头带围巾,不停地俯身捡拾着什么。我知道有许多可以捡拾的东西,但不知道她们对什么感兴趣。在小石头下面那些小蟹子,当你搬开石头时,它们横行着,欲找藏身之地的样子,有趣、可爱。

  栈道一边高立的崖壁,有的纹路清晰,如行云流水;有的瘦骨嶙峋地怪立着,分明曾经受过大海的洗礼,但现在已成为大海的守护神,只是远观着大海潮起潮落。间或长着小草,创造出一幅幅魅力的画面。尤其是那些野生的芦苇,根部如兰草一样茂盛,抽出的草芥上挑着如狐狸尾巴一样的白翎。

  岿岱山的西边,残阳如血,照着东炮台西边的海,大有“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也照着这一片犹如琴弦般的礁石。渐渐地太阳从楼的顶端落下,在林立的高楼间露出她红红的脸。但猛一抬头就不见了,只是在天际间留下一片红色的影子。

  走下栈道,俯下身捡起一块小小的礁石,除了牢固贴在上边的贝壳外,还爬满了小小的黑色海螺牛,一小堆一小堆的,带有大海的气息。

  太阳终于收了自己的影子,大海与天际之间那一条不很明显的分界线也渐渐地消失。城市那斑斑点点的灯火又燃烧出光彩。海水依然哗哗地唱着白天的歌,礁石却变成了一只只举头向天的黑色的海豹,是大海永不作声的伴侣。

  天色向晚,调头回身。绕过岿岱山,向东一望,明月如一幅铜镜挂在了海的上空,潮水也已淹没了一些礁石。我不由得吟咏起“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渐渐的月亮有了微光,海上一道月华,波光闪闪地从海的远方直铺到脚下的礁石边。月亮像一个竹鸢,月华就像是一根金线,又牵着我童年的梦了。

  月光下,沉默无言的大炮向着大海。是它曾撕碎这美好的夜色,咆哮着、呼啸着飞向来犯之敌,使这宁静的夜色变得惊慌。但大炮的由来就是为了这夜的更加宁静。

  当我就要离去的时候,近处草丛里的昆虫开始鸣奏,忽觉秋凉。皎洁的月光,撒在海面上,被海水摇晃得碎如金屑,像一条通入龙宫的金光大道。☆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