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期刊 >> 烟台散文期刊

綦国瑞: 张裕品酒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9-07-22 14:49

  张裕品酒

  ——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綦国瑞

  张裕百年间生产的葡萄酒已是一条河,它翻腾着紫红色的波浪,跳跃着,欢腾着,流向大江南北,流向大洋彼岸。它流向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乐;它流向哪里,哪里的生活就溢光流彩,生气无限。

  历史的味好浓

  这奔腾的汩汩之河,已经不息不灭地流淌了100多年,它的每一滴酒里都渗透着历史的故事,它的每一滴酒都散发着历史的芳香。

  19世纪90年代,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中,曾为驻欧使臣、已是坐拥8000万两白银的南洋首富张弼士,以天下为己任,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几经斟酌,他选择了开中国机制葡萄酒先河的目标。

  烟台碧蓝的海水,绵长的海岸,肥沃的土地,特别是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纬度吸牢了这位富有雄才大略的商界奇才的目光。

  脱下长衫、西服,挽起袖口、裤管,张弼士带领侄子张成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最重要的工程是酒窖的建设,可这竟是难啃的骨头。地处黄海岸边,渗漏的海水一次次冲垮了砌起的窖墙。冲倒了,再砌;再冲倒,还是砌,凡二倒三立,历时11年,终于建成。日本侵华时期,地上建筑几乎破坏殆尽,而酒窖却完好无损。

  现在,从博物馆展厅的一角,沿着青石砌成的螺旋状阶梯,就可进入大酒窖。借着闪烁的灯光,可以看到由南北四个短拱洞和东西四个长拱洞组成了规模宏大的隧道网。一个个巨大的拱洞由花岗岩砌成,拱顶由石头发镟,用水泥抹顶,拱洞既排列整齐,又相互连通,灯火闪烁中仿佛一座神奇瑰丽的地下宫殿。

  当你怀着对历史的敬意,带着探求的欲望,走上拱洞的通道时,两边整齐地排列着的酿酒用的高大的橡木桶,像是两队等待检阅的士兵。当你前行时,两队士兵又变成列队夹道欢迎的庄重使者,令人油然而生一种庄严感。这里面不少橡木桶都有着百岁高龄,望着那深紫色的桶体,深黑色的铁箍,让人肃然起敬,它仿佛在向你诉说张裕的百年沧桑,又仿佛在回答一次百年的提问,那股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会迅速地传遍你全身的每根神经。

  在这座宏大的地下宫殿北拱洞的尽头,安放着三只桶王。酒窖刚建成时,它们弟兄三个就结伴在此落户,窖有多久,它们就在此多久。远远看去,似一块巨石,又似一座小山。当你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它们面前时,还是会大吃一惊,桶有二人多高,三米多粗,每只桶可储酒15吨,一个人一天喝一斤,一生也喝不完。站在三个“桶王”前,每个人都会发出这样的叩问:这么大的桶是怎么安放的,是先筑窖还是先放桶?张裕的先辈留下了何等的辉煌啊。

  围坐在酒窖一角厚重方正的木桌前,按照导游小姐教给的方法,轻摇半斟葡萄酒的高脚杯,在微微晃动的酒光中,你会看到张弼士立志报国的豪迈身影,也会体察民族工业先驱们的民族精神。浅饮着散发着历史芬芳的陈酿美酒,你会陶醉、会振奋,这是任何品牌的葡萄酒都不可比拟的。

  文化的味好香

  张裕奔腾不息的葡萄酒的河流,始终流淌在中华文化的河床上,它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渗透着文化,都发散着迷人的文化芳香。

  其实,这文化的芳香不仅来自那坚实宽敞的河床,100多年间还有过无数的达官贵人、诗人画家、专家学者被它吸引,为它歌唱。那些文化的因子,如酿酒必需的活性干酵母一样,全已渗入酒中了。有了酵母的发酵,它怎能不更加醇厚和芬芳。

  珍品厅中层层叠叠的题辞、诗赋、绘画就是永远充满了活性的干酵母的贮藏室。在这里最令人注目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辞。1912年8月22日,孙中山应袁世凯邀请赴北京议事,途经烟台作短暂停留。烟台各界欢迎会结束后,中山先生在众人簇拥下参观了张裕公司,他饶有兴致地品尝了酒窖中陈酿的葡萄酒和白兰地,频频点头表示赞赏,此时总经理张成卿早已备好笔墨纸砚,请中山先生题辞。中山先生提笔在手,略作思忖,以雄劲的楷书写下:“品重醴泉”四个大字,又换一支小笔题了上下款,并郑重地钤盖了朱印。这是孙中山一生对企业的惟一题辞,因为他非常看重张弼士的人品,曾赞扬说:“张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伟业,可谓中国制造业之进步”。题辞是对张裕葡萄酒的赞扬,也可看作是对张氏人品的肯定。

  在众多题辞中,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辞更令人倍感亲切和大受鼓舞。1992年江总书记兴致勃勃地亲临张裕视察,在听取汇报结束后,烟台市博物馆馆长双手捧出一只锦盒,然后把锦盒里的长卷徐徐打开,长长的包首后露出孙中山亲笔题写的“品重醴泉”的大字,虽是80余年前旧物,但因细心珍藏仍墨色如新。总书记凝神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总书记回到宾馆,略作休息后,运墨提笔,欣然题写了:

  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

  这饱含诗情与哲理的题辞是对张裕的鼓励和鞭策,也为张裕留下了最珍贵的墨宝。

  展厅中还悬挂着华国锋的题辞“争雄”。用传统的观念看,先后三位“真龙天子”驾临此处,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何等的荣耀,他们所注入的文化又具有何等的力量啊。

  百日维新的策划倡导者康有为也曾两次到过张裕,这里的葡萄美酒慰藉了他冷漠的心灵,沉寂的心迸发出诗的灵光,他提笔写道:

  深倾张裕葡萄酒,

  移植丰台芍药花,

  且避蟹鳌写新句,

  已忘蒙难征莲华。

  后来康有为又写了一首,这诗书俱佳的题诗总会吸引游人的目光。

  在这文化的贮藏室里,张学良所题“圭顿贻谋”四个峻拔有力的大字也十分醒目。还有宋子文的题辞“芳冽驰誉”;刘海粟的题辞“醇厚芳香,朝晖光灿”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美酒是需要文化滋润的,在中国历来文化与酒是密不可分的兄弟,酒文化的高低决定着酒品位的高下,掺入这么多墨香,有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张裕美酒怎能不光彩四射,独占鳌头呢?

  在珍品厅的近旁,向自动品酒机投上一元硬币,一杯晶莹剔透的葡萄酒便流向了杯子,带着浓浓墨香的芬芳,立刻激活了你心中沉睡的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饮下这杯浓浓的历史的酒,还会有不沉醉的吗?

  现代的味好美

  张裕的酒河,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连着大海,通着世界,海风吹拂,河水激荡,与世俱进,它每时每刻都发散着清冽新鲜的气息。

  张弼士是引领张裕走向现代的先驱。这位商圣从公司创办那天起就把公司定位在世界的坐标上,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经把中国的文化、技术深深地植于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中,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味。1915年当他听说要在美国举行万国博览会时,不顾已是75岁高龄,主动请缨带队参加博览会。家人因他年事已高,阻他前去,他说“生为中华民众,当效力于中华民族”。

  天不负张,饱含着张氏心血和泪水的,浸润着中西文化的张裕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在博览会上一举夺得四块金牌。张弼士这位英雄壮志得酬,不禁喜泪横流,虽是垂垂老翁依然雄心满怀,在庆祝酒会上,他高举斟满味美思的酒杯,慷慨陈词:“在这盛大的酒宴中,一眼望去,锦绣华堂,全是令人自豪的东西。早在世界驰名的中国大菜,享誉环球的中国瓷器,还有这获得国际金奖的中国名酒,都是举世无双的东西,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发奋图强,后来居上,祖家的产品都要成为世界名牌”。

  这些话像活性干酵母在代代张裕人的心中发酵。现在的张裕人更是光大了这种精神,努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张裕卡斯特酒庄就是一个美丽的杰作。张裕·卡斯特酒庄耸立于万顷绿野中,十分醒目,它是法国人马塞尔·米拉德设计的,远看非常像一座欧洲的古城堡。楼高三层,东西长近百米,屋顶上建的是一排欧式的尖顶天窗,中间耸起了一座塔形楼,尖顶高耸云天,很像教堂里的钟楼,更强化了整座建筑的欧洲风格。楼体通为白色,边线以浅灰砖装饰,给人一种飘逸和富有青春气息的感觉,很像是一位身着白纱的法国女郎站在绿茵丛中微笑。

  酒庄的大厅地面上是一对外国男女裸体浮雕,并刻有“上帝将人分为二半”的希腊文字。墙上则挂着西式挂毯,上面编织了一幅幅西人采摘和踩葡萄的图案,使人有进入异国他乡的感觉。由此往里,你会看到宽大的车间里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闪闪发光的高约五米的不锈钢罐,这是葡萄酒发酵车间,设备全是从法国引进的。不远处又是一条从意大利引进的包装生产线,洗瓶、装瓶、贴标、装箱,整个过程全是自动化,酒瓶在生产线上匀速地运动着,一个紧接一个,像是排队前行的学生,也像即将列队远行的士兵,瓶子间轻轻碰撞,奏出美好的轻音乐,让人陶醉。

  这里的地下酒窖展现了与百年老窖完全不同的风貌。酒窖构造不再是一个个拱洞,而更像一座座宽敞的大厅,大厅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从法国进口的橡木桶,木桶保留了原木的颜色,灰白而放亮,娇美可爱,整个酒窖发散着浓浓的柞木的清香,先进的空调系统把酒窖调节到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徐行漫步间,你会觉得这座酒窖比老酒窖更气派、更科学、更现代。

  酒庄的三楼被装饰成地道的法兰西格调的酒吧,绕窗一周五彩缤纷的酒庄全貌尽收眼底:近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翠绿的葡萄园,一行行葡萄沿着石柱组成的轨迹豪情满怀地奔向远方;稍远些是金黄的海滩,在阳光下发着金子般的光泽;再远处是碧蓝的大海,那里正有航船游弋,海鸥翻飞。有大海、沙滩、阳光的地方是最适宜葡萄生长的地方,张裕为葡萄找到了比当年东西葡萄山更好的成长之家。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身材苗条的女服务员在长桌上放好两只酒杯。粗圆的高脚杯里斟的是蛇龙珠干红,打眼望去,酒是令人喜爱的红宝石的颜色,拿在手上轻轻摇动杯子,一股雨后带着露珠的青草的香味直入心脾。细长的高脚杯里斟的是霞多丽干白。只见酒液发着透明的金黄色,轻轻摇晃,一股炒杏仁,也像晨间槐花的清香直扑鼻中。

  远眺蓝天大海,金滩绿树,身处西式风格的酒吧,忍不住把蛇龙珠饮入口中,当微微的酸涩化作了醇厚,一股芳香直入胸中时,你会发自肺腑地感觉到:这举世无双的美酒里,有文化、有历史,更有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啊。☆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