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期刊 >> 烟台散文期刊

汤顺武: 访督办故宅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9-07-22 08:51

  访督办故宅

  ◎汤顺武

  久闻莱州沙河祝家张宗昌督办故宅的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一面。2008年的入冬季节,有幸目睹了这所残损大部的督办故宅的壮阔,了却了一份几十年的心头憾事。

  冬日的午后,天空阴沉灰暗,太阳懒懒地把光芒收敛了起来,让大地上的一切愈发褪掉了原有的色彩。一座高耸的漆黑大门,一段段被新建民居分割成数截的高墙大院,愈加充满了颓败,写满了苍凉。大门沉重的“嘎嘎”开启声,也为我们打开了这座院落尘封已久的往事,打开了一段凝结着鲜明时代烙印的个人奋斗历程。

  1924年12月,张宗昌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护送卢永祥到河南就任苏皖宣抚使。张率军一路打过长江,因功被任职苏鲁豫皖四省剿匪督办,这是其政治军事生涯飞黄腾达的一个起点。1925年5月4日张进驻济南任职山东省军务善后督办。此后的3年,是张写尽人生辉煌的3年,督办宅院的建设由此开始。

  让我们一起走进督办故宅院,认识一下由督办故宅、后花园、昌武学校、福合堂、家庙、兵营、发电厂、古有泉等八部分组成的督办故宅院建筑群。

  督办故宅为张临时办公之地,是一个面阔5间的三进院落。2.5米宽,3米多高的漆黑大门依然不减当年的威武之气。穿过带大门的南屋,一眼便可看到中间一排的会客大厅,大厅后面的二层小楼是张及亲信随员的办公室,院子各层之间均建有东西厢房。沿督办故宅后门穿街而过是占地15亩的后花园,后花园的围墙风格酷似城堡,有着与前院一样高8米、宽2米的坚固围墙。围墙显然把防卫的功能放在了首位,遍布城垛、射击孔,东西南北四角碉堡高耸。整座院落中西合璧,中间以硕大的假山相衬相接,把中西建筑的精华完美地融入一座院子之中。正门仿天安门城楼,中间的拱式大门宽阔雄伟,大门两侧各留有一座拱式便门。正门向北中心路五六十米处的假山上,石禽吐水飞珠溅玉,鸟雀和鸣声里,石龙吐雾欲腾云天。两侧草坪上花团锦簇,芳草长青鲜花常艳。中心路西侧为三进的中式建筑,亭台楼阁古朴典雅。跨过中心路,建筑风格迥然而异,抬脚之间像跨进另一个国度,充满了浪漫的西洋情调。祝家村地处平原,北端三层楼顶上高十多米的黄铜塔尖熠熠闪光五彩缤纷,成为渤海湾里渔人归来的醒目航标。草坪的南端耸立着一座三层办公大楼,楼顶高高飘扬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相间的旗帜。大楼下面的地下室是督办故宅的金库重地,今日犹存。汽车是那个时代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院落的西南角并排着长溜的车库。

  督办故宅路西的小院是张与家人临时居住的地方,它有一个温暖而祥和的名字:福合堂。向北走过不长的石板小路,西侧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五间四合院学校,很方便孩子们就学。学校的名字由张宗昌自己题写:昌武学校。这样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张对教育的关心,由校名我们更可看到张的尚武思想。福合堂出门西行二三十米,是供奉先祖祭祀神灵的张氏家庙。家庙分为南北二层建筑,前厅供奉祖先,后厅供奉佛道神明。家庙大门完全仿照了济南大明湖牌坊的建筑模式,后厅则参照了故宫太和殿的建筑图纸。家庙西行不远是一座占地40亩的兵营,营房内宿舍、伙房、训练场一应俱全,可以安置一二个团的兵力。当然,电力是不能缺少的,与家庙隔路而望日夜轰响的发电室点亮了村人无数双惊羡的眼睛。

  勉强与督办故宅院可以联系到一起的是由张宗昌出资修建位于村东的古有泉,泉水淙淙清凉透彻,缓缓地流过村前。我们顺便可以了解的,还有为张宗昌负责财务工作(财政部长)的本村人祝宝兴这个时期在村子的东北角也兴建了一所十三间的四合院落,存世至上世纪七十年代。

  张宗昌在祝家一带乡亲们之中口碑甚佳。建筑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体现了张尊重邻里的良好风范。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督办故宅大门东侧院墙只有一米多宽,整体布局略显局促,而院墙东面就是一米多的空地,空地的主人叫祝名召。为了这一米的空地张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以每五个银元一摞摆满空地作为交换的代价。无法考证什么原因,祝名召没有同意。有手下人欲强行付钱修建,张坚决予以了制止,没有侵占对方一丝一毫,事后与之交往如故。

  因为有了张宗昌有了督办宅院,1927年正月的祝家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北平的施工人员经过2年紧急突击,终于赶在年前完全告竣。督办宅院的落成典礼上,鲁地的军政大员,督办宅院出资筹建者胶澳商埠总办赵琪、胶济铁路局局长赵兰田等齐聚祝家,欢庆一堂。张宗昌为人大方出手阔绰,与当时的京剧名伶交往甚笃,这样的盛事自然少不了他们前来捧场。马连良、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于连元等诸多京剧大家的足迹史无前例地汇聚掖县(今莱州),联袂出演的《大赐福》、《奇双会》、《连升三级》、《打渔杀家》堪称艺界盛事。地方的戏班当然也不肯错过这等抛头露脸的好机会,掖县、平度的几个戏班村东村西地扎下场子,热热闹闹地大唱了三天。

  偌大的督办宅院伴随着个人的荣衰,也只度过最初的荣耀时光,随着主人政治军事上的黯然失色,一座刚刚兴建几年的督办宅院快速地走向了衰败。1926年7月,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北伐,吴佩孚孙传芳相继战败,北伐军挥师北上。经过反复的拉锯战,张宗昌指挥的直鲁联军节节败退,先是撤回江北,继而于1928年5月4日败退济南。

  退出济南后,张宗昌一时感情用事,拒绝执行退入热河的命令,铸下了人生第一大错,埋下了失败的祸根,终在随后的滦县战斗中遭遇奉军与北伐军的两面夹击导致全军覆没。从此,张宅由原来的车马喧闹骤然门庭冷落,经济上亦几成无水之源,宅里紧缩银根艰难度日。

  张宗昌为人豪爽行侠仗义,生前花钱似流水,济南遇刺身亡后却身无分文。自己后事还是靠张学良接手了他在北平的二处住所才凑齐了费用。他诸多的家眷中,有的平时薄有积蓄自行离去,有的虽经给予3000元大洋抚恤金,仍然于事无补无处可依。他的一个姨太太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回到了张宗昌仅存的位于掖县老家的这处院落。因无经济来源,无奈之中下人给她出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拆房卖料接济生活。首当其冲的是后花园院墙外层的护墙砖,这些质地良好只比莱州城墙用砖规格略小的青砖源源不断地成为了远远近近普通人家的墙基墙座;兵营、家庙、福合堂、后花园紧接着于1946年成为了战争的殉葬品;发电厂、昌武学校也未能逃脱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的厄运;一直作为村上办公场所的督办故宅,1976年才拆毁了会客大厅与二层办公楼,殊为可惜。

  这么气派的一处督办故宅院落,仅仅剩下了带大门的临街5间和西厢房3间,会客大厅门前的两只石狮依然威武地守卫着院落最后的一丝尊严。存世完好的恐怕就是村里由张宗昌出资修建的几条石板街道与古有泉了。

  透过大部不存破败不堪的督办故宅院,从张宗昌走过的人生轨迹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看到那段苦难深重的中国历史。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个人的活动不是自己所能够完全左右的,张宗昌的一生亦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印迹。

  妄自评论一个历史人物,不分青红皂白地以街头戏说信为正史,我深深地为过去的唐突羞惭。走进祝家村走进督办故宅院,我为自己的心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张宗昌而感到庆幸。我曾经想过,督办山东是张宗昌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如果他也像其他军阀一样在蒋介石通过李征五向他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抛弃什么所谓的“义” ,或者在东北军易帜的时候接受改编,那么张就是国军的高级将领,一定是另一种人生另一种命运。然而,张宗昌毕竟是张宗昌,他是有着“义威将军”封号的张宗昌……

  张宗昌有十个子女,五子五女。七十年代初,受家庭问题牵连下放农村的大儿子曾回故居寻访过,这是张宗昌的后人唯一的一次故乡之行。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