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是天底下最美丽的事业
文联是天底下最美丽的事业——记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牛鲁平
牛鲁平(右一)看望社区老党员,并向他们赠送《青岛文学》
她以党性的执著为灵魂,以文艺的灵光为翅膀,把自己放飞在青岛的文艺蓝天上。纵使重病缠身,她也从未想过要停下疲惫的翅膀,而是乘着“五月的风” ,以鞠躬尽瘁的工作激情,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生命乐章。
她始终相信“文联是天底下最美丽的事业” ,带领青岛文联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创造了“文联万家”等惠民品牌,把“送欢乐进基层”与“种文化于心灵”有机结合起来,让岛城百姓在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受益。
她巧妙化解文艺期刊困境、不断扶持新人新作,赢得了青岛文艺界的交口称赞……
她,就是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院长、 《青岛文学》杂志主编牛鲁平。
文联万家:打造享誉全国的青岛文化品牌
起风了。海面涌起巨浪,拍打岸边的礁石,碎玉般晶莹的浪花飞溅开来;海鸥翩飞,与依偎在石栏边的游人嬉戏;一尊雄伟的雕塑,面朝大海,怀抱圆球,高举手臂,犹如一支燃烧的火炬螺旋上升……
这尊静静矗立在青岛五四广场上形似火炬的巨型雕塑,就是青岛市重要的地标——“五月的风” 。“五月的风”是纪念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而建。“千秋家国血未冷”的“五四”精神,在青岛的文化血脉流传。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提炼其历史文化内涵,于2003年由青岛市文联主办,创立了“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系列活动品牌,开启了青岛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新的文化旅程。
牛鲁平曾无数次观瞻过“五月的风” 。那螺旋上升的火焰在海浪的簇拥下,像一烛跳动的红心和太阳的光芒一起把整个城市照亮,令她心生崇高的敬意,周身热血沸腾。但她似乎从未联想到,自己习惯载重的双肩会直接背负起这座张扬升腾着民族力量的巨大雕塑,和青岛文艺人一起搏击在艺术的天空。直到2012年年底,担任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后,她才意识到——原来在冥冥之中,命运之神早已把历史赋予的使命纳入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中了。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会像一颗启明星在人的心中闪烁。牛鲁平到文联后就一门心思要让“五月的风”这象征青岛文艺旗帜的引擎迸发出更加坚定向上的力量。她带领文联党组的同志们和岛城艺术家们一起,精心精准精细地筹划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把“五月的风”做强做大。青岛市文联积极响应中国文联号召,卓有成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文联万家” 。短短三年里,青岛市文联整合了全市文艺家协会、区市文联、挂靠社会文艺团体和全市爱好文艺的人们,凝聚在“五月的风”的火炬下,开展了350多项高品位、连民心、接地气的系列文艺活动,每年5月的启动仪式是老百姓最祈盼的文化节日。青岛市文联副主席谢志强形容说:“真是一根主线穿、各自放异彩! ”
惠民演出、艺术展览、采风创作、专家讲座、辅导交流、文艺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文联万家”这艘停泊在东海之滨的文艺之舟,在牛鲁平这名具有独创精神的“船长”的带领下,渐渐成长为知名的惠民品牌。
牛鲁平这样解读“文联万家” :文艺联万家、文艺家联万家、文联人心联万家。“文联万家”的理念吸纳了2700名文艺志愿者,并建立了海琴社区、河套社区、大枣园社区、海军潜艇学院潜艇兵训练基地等60个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文艺家们通过“文联万家”活动品牌,让文艺之美普惠人民,耀亮了整个岛城。
2013年1月21日,农历腊月初十,距离青岛最远的县级市——平度市东阁街道贾家营社区显得比过年还热闹。街头巷尾的乡亲们兴高采烈地打着招呼:“快走啊,听说市里的艺术家都来了!去晚了就没有地方了! ”“你怎么不早说,我叫上家里那口子一起去。 ”
原来,青岛市文联组织的“文联万家”送欢乐进基层活动,在这里举行启动仪式。牛鲁平带领60多名著名画家书法家、歌舞曲艺表演艺术家组成的文艺志愿队伍,驱车二百多里路,前来贾家营社区为村民演出、送书画。
刚刚下过一场雪,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无论是老艺术家还是青年新秀,却一个个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纷纷要求多上节目。舞台条件简陋,但大家演得起劲,观众看得过瘾……
文艺演出结束了,村民们还久久不肯散去。老百姓纷纷围住牛鲁平:“太谢谢文联了,俺们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节目了!你们还来吗? ”
望着质朴、渴望艺术的人们,听着他们真诚的话语,牛鲁平连声说:“来,来,只要大家喜欢,我们一定会常来! ”
为了更好地开展文艺志愿服务,青岛市文联党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文联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 ,主要以文艺支教、文化扶贫、专家辅导讲座、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慰问演出、展览展示等形式,走近群众、服务人民。
位于青岛市北区的郑州路小学,是一座建校80多年的老校,在校600多名学生中,有多半来自打工者家庭。由于缺乏教育师资,一些美育课开不起来。作为青岛市文联的文艺志愿者,青岛市口哨艺术研究会会长曹庆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特地来到学校义务教那里的农民工子弟吹口哨。
作为自学成才的口哨艺术大家,曹庆跃多次获得世界口哨大赛的冠军,被称为“亚洲口哨王” 。孩子们闻知他的大名,又听说这是一门不用买乐器的音乐,只需变化口型、手势就行,兴趣高涨。
在曹庆跃的认真教授下,孩子们勤学苦练,吹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样。在青岛举行的第37届世界口哨大会上,郑州路小学口哨团代表中国少儿参赛,一举斩获少儿组前两名。由此,人们认识了口哨艺术,也认识了这些新市民子女的风采。
艺术支教结出了硕果,也为文艺进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青岛市文联积极号召各文艺家协会的艺术家们行动起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室,结合学生特点,义务开设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摄影等课程……
贵州安顺是国务院确定的由青岛市重点对口帮扶的地区。青岛市市委书记李群、市长张新起赴安顺考察时强调:念好“山海经” ,促进两地全方位合作与交流。
2013年9月4日,遵照中国文联开展第二期文艺支教的部署,青岛市文联迅速行动,选派了吕静、郑玉龙、费丽袆、孙强等4名舞蹈、美术教师,奔赴安顺西秀区三股水小学和岩腊乡9年义务制学校开展文艺支教工作,占全国派出的11名支教人员的三分之一。青岛市文联还又以“山海一线牵,文艺共繁荣”为主题与安顺文联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开展文化交流,并筹款捐赠了电子琴、舞蹈服和书画教具等。在三股水小学,牛鲁平紧握着青岛文艺支教老师的手,深情地说:“这里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对漫长的人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希望你们克服困难,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之灯。今天你们把文化艺术种在孩子们的心上,明天艺术之花会绽放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代表青岛广大文艺工作者谢谢你们! ”
青岛市文联的“文联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多方肯定。2014年5月23日,青岛市成为中国文联在全国选定的5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启动城市之一。也因为志愿服务工作出色,青岛被中国文联选定为2014年文艺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活动全国两个示范城市之一。青岛市文联的文艺志愿服务经验在中国文艺支教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引起了各地文联的关注。2015年,由青岛市文联申报的《 “种文化”项目之社区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成功入选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选评的“四个一百”工程。
这一连串的殊荣,凝聚着青岛文联人的同心同德,凝聚着牛鲁平对党和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满腔真情,更凝聚着青岛老百姓对文联的信服和期盼。
2014年8月4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来青岛调研文艺志愿服务和特色文艺传承工作,视察了城市、农村文艺志愿服务情况,对青岛文艺支教、文艺传承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赵实书记对青岛市文联的工作先后几次专门作出批示。2014年12月22日,赵实在批示中指出:“2014年青岛市文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创新务实、奋发有为,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市级文联建设的前列。 ” 2015年12月30日,又在批示中表示:“2015年,青岛市文联在行风建设、品牌活动、文艺创作、志愿服务、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
虽然获得了很多赞誉,但牛鲁平并不满足。“青岛有闻名世界的经济品牌,却没有自己坚挺的文化品牌。‘文联万家’是青岛文学艺术界向全市人民表达的心愿,是一张饱含深情的惠民名片,践行‘文联万家’的承诺是青岛文艺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希望把‘文联万家’这个文艺志愿服务品牌长久做下去,真正做到根扎沃土、花开有声。 ”牛鲁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