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新闻动态 >> 区市动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烟采访渔歌、渔家号子

作者: 更新时间:2015-12-15 16:3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社来烟专题采访“渔歌”“渔家号子”

  2015年11月24-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社首席摄影师王德成、运营总监黄一樑等一行四人,组成“胶东渔歌采访团”,来烟威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采访。

  采访团在烟台市文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赴烟台开发区、威海文联、威海荣成、威海石岛、烟台长岛,开展主题座谈会,走访渔家号子传承人,现场聆听渔歌表演,对特色鲜明的胶东渔歌文化、渔灯文化、渔家风情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收集了很多珍贵的一手声像资料,对其走过的发展历程、形成基因、目前状况、发展前景等有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据采访团介绍,他们此次采访是为“渔歌”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专题栏目的编写做准备。

  胶东地区,是著名的齐文化发源地,渔猎文化源远流长,距今约7000年的白石村遗址就是很好的例证。白石村遗址是典型的海岸贝丘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是目前发现的胶东史前文化序列中最早的一种文化。北方妈祖文化,以渤海为中心的,以长岛为基点,传播历史十分悠久,影响深远。位于长岛,建于北宋的庙岛显应宫,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妈祖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海岛居民的灵魂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海神娘娘的故事,保存着古老的妈祖崇拜习俗,沿袭着许多敬拜妈祖的典仪。2008年长岛渔家号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烟台长岛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妈祖文化之乡”。

  渔灯节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胶东沿海地区渔民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每年正月十三和十四举办。渔灯节是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渔灯节不仅是渔民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而且是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渔家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他传统民俗文化不能涵盖的。2008年,渔灯节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3月烟台开发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渔灯文化之乡”。

  近年来,烟台市文联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充分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努力搭建多样文艺发展平台,广泛宣传和弘扬胶东文化特色,书法、黄金、苹果、妈祖、渔灯等“胶东特色文化”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正在形成一种“烟台现象”。如今烟台拥有莱阳、福山2个“中国书法文化之乡”,招远“中国黄金文化之乡”、栖霞“中国苹果文化之乡”、开发区“中国渔灯文化之乡”、长岛“中国妈祖文化之乡”,共6个“中国文化之乡”荣誉称号,烟台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得到如此精准的提炼和肯定,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

  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择来烟开展“渔歌”“渔家号子”专题采访,也正是看中了烟台在这方面的文化特色。此次采访必会将更多人的眼光吸引投射到烟台,将会有更多人关注烟台文化,关注烟台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台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通讯员 张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现场采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渔家号子传承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渔家号子传承人现场表演渔家号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现场采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岛渔家号子传承人朱大相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渔家号子传承人朱大相现场进行渔家号子表演
 
责任编辑:文联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