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新闻动态 >> 区市动态

市文联举办胶东红色文艺研讨会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5-08-10 17:19

  市文联举办胶东红色文艺研讨会  

8月9日下午,胶东红色文艺研讨会在毓璜顶宾馆召开。此次研讨活动是按照市委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开展的“胶东红色文化活动季”系列活动之一,由市委宣传部、市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办公室、市文联主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市委宣传部、市红办、市文联有关领导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市文联副主席贺宗仪主持,市文艺评论界前辈、骨干和中青年代表,驻烟高校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市各文艺家协会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研讨。  

市红办领导刘晓东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宣传部文教科长赵聚奎出席会议
市文联副主席贺宗仪主持会议
烟台大学文学院、鲁东大学文学院、海峡书画研究院、《战火大金脉》策划人等7位专家、学者做了发言,最后,市红办领导刘晓东同志对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做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胶东红色文艺研讨会是自今年7月份开始筹备的胶东红色文化季的重要内容,也是市文联参与胶东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市文联做了大量筹备、组织工作, 7位专家的发言是在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进行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对专家们对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贡献更大力量。

  节选7位专家、学者的发言:  

烟台大学文学院教授任现品发言题目是《承续与新变:对《苦菜花》中红色母亲形象的一种解读》,她围绕《苦菜花》中的冯大娘的经历入手,系统反映出作为当代小说中的母亲形象。《苦菜花》中的冯大娘既承续着传统母亲的共性,担当苦难和对子女的无私奉献,更带有着其创作时代的精神况味,即流贯在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气质,从而成为红色母亲形象的典型;对其形象内涵的细致解读,有助于揭示当代小说中母亲形象的承续与新变的路向,更有助于发现红色经典所蕴含的传统思想资源。  

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芳发言题目是《用戏剧诠释胶东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戏剧家虞棘的文学成就》,她主要对红色戏剧家虞棘及所创作的文艺作品进行了全面回顾。作为胶东红色戏剧作家虞棘是胶东京剧改革运动的领导者与中坚分子,他的剧作带有胶东红色文学的鲜明特点,堪称胶东红色戏剧的经典代表。作为一名具有丰富表演经验与创作实践的红色戏剧家,虞棘的这些剧作虽然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有时会影响到他的艺术追求并导致作品出现某些缺陷,但是他在戏剧艺术上却追求新颖、独创和花样翻新,尽量遵循戏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展现出才华横溢的一面来。因此今天我们再重读这些作品,既可以看出时代的某种局限,亦可以从中看出它们超越时代的艺术特点,而后者正是它们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虞棘的话剧、秧歌剧、歌剧、广场歌舞剧、京剧等剧作能够较充分地反映出虞棘胶东红色戏剧创作的整体艺术特点,体现出胶东红色文学的巨大艺术魅力来。  

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爱强发言题目是《红色革命传奇的诗性及其文化特质——曲波小说简论》,他从胶东作家曲波创作的描写革命战争的文学作品着手,反映出曲波的小说既体现了作家对于胶东故土的挚爱,包含着对于胶东景物、人情的深情回忆;也忠实地反映了胶东半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是对其亲历的战争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刻画了战争中不断涌现的胶东儿女的英雄壮举,用小说形式再现了胶东半岛风云变幻的现代革命历史,为现代胶东文化的建构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贡献。  

海峡书画研究院院长王志贤发言题目是《峻青,杰出的红色文化代表》,他主要围绕作家峻青的成长经历,总结了作家峻青文学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峻青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的人民作家,是我党培养起来的文化战线上的优秀领导干部。他把文艺为人民服务、文学作品反映人民的心声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他以毕生精力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峻青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密不可分的,是息息相关的。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胜云发言题目是《谈红色胶东与戏剧创作》,他主要从如何运用戏剧艺术去创作、去感受、去再现那段烽火连天、可歌可泣的红色年代进行了思考,烟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作为胶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和中国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烟台的实践充分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既是凝聚党性锻造向心力的时代需求,也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这些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战斗战役和重大革命成果说不完、道不尽,这些题材成也必将成为我们戏剧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也是我们创作的永恒主题。  

烟台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守海发言题目是《论张炜小说创作中的红色文化基因——以《你在高原》为中心》,他主要围绕作家张炜创作中的红色文学作品进行了探讨。红色文化是一种富有象征意味的说法,其核心当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和革命理想的文化。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留下了《红岩》、《红日》、《林海雪原》、《保卫延安》、《苦菜花》等为代表大量红色经典,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再是革命战争年代,但是红色文化的基因依然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新时期文学,不能忽视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研究红色文化,也不能忽视一些新时期以来走上文坛的作家身上传承的红色文化基因。在胶东红色文化研究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新时期以来走上文坛的胶东籍作家的作品。以张炜近年来创作的主要以半岛为故事发生地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为例,对当下胶东作家创作中传承的红色文化基因略作分析。  

《战火大金脉》策划人之一张丕基发言题目是《论《战火大金脉》的成功原因及影响》,他主要对《战火大金脉》的成功原因及影响进行了阐述,对发生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进行了回顾,《战火大金脉》被列入2011年山东电视剧创作重点工程,由招远市委、市政府与山东影视集团、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共同拍摄的长篇电视剧《战火大金脉》,围绕着招远金矿和北海银行的故事而展开,以金脉、命脉、血脉三重涵义递进的脉络,书写了民族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胶东黄金抗战、金融抗战。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