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时空 > 文艺鉴赏 > 文学鉴赏 正文

马骏杰:探寻国耻背后的历史教训

作者:烟台晚报 更新时间:2015-07-28 09:40

  

马骏杰:探寻国耻背后的历史教训 

 

  

  马骏杰在课堂上

  

 

  马骏杰去年12月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成功开讲《甲午!甲午!》而成为公众人物,近期央视《百家讲坛》又将推出他的另一个系列《走近林则徐》。适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二马路美文书店的一间狭小茶室里,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马骏杰教授接受了《烟台晚报》独家专访。

  开始是任务,现在是责任

  马骏杰教授是怎样从军队院校的讲坛走向央视《百家讲坛》的呢?马教授说:和《百家讲坛》结缘,是偶然也是“际遇”。2013年末,中央电视台为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拟重点推出一系列大型节目,其中包括《百家讲坛》的专题讲座。央视的策划创意与海军高层一拍即合,随后就有了海军向所属院校等单位下达推荐主讲人的任务。从事教学科研30多年的马骏杰,成为海军向央视推荐的13名候选人之一。马教授接到通知时,把这当做一项例行任务,并未刻意准备,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用家用小摄像机,给自己拍了个10多分钟的讲课视频,寄到北京算是交了差。令他没有想到是,就是这个花了半天时间编辑制作的视频,受到了百家讲坛栏目组特别关注。经专家们严格审慎的选择、央视和海军层层把关,马骏杰教授最终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主讲百家讲坛计划推出的《甲午!甲午!》。

  接受百家讲坛讲述甲午战争的任务,马骏杰在短暂的喜悦后,更多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对近代海军史研究颇有建树的他深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国殇,不仅导致中国由此而蒙上空前的奇耻大辱,更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路径和进程。这样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向来都是中外历史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的史观、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段,对甲午战争的诠释与反思,都有着不一样的面相和结论。当历史迈入21世纪的时候,人们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120年前的那场战争,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得到哪些的启示,中国人该做怎样的集体反思?马骏杰在深深的思索中,决定先去“重读”甲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去翻检、爬梳浩如烟海的有关历史档案、文献等史籍。

  在录制节目之前那段日子里,马骏杰除了完成科研教学任务外,把全部身心放在了重新发现甲午上,挑灯夜读每每至凌晨,不知东方既白。那些冰冷的史料文字,在他的苦心探寻下仿佛渐渐有了温度;那些消失在时间深处的人和事,英雄或是罪人,都在他同情之理解的追索中鲜活起来。对以往甲午战争史实中的一些歧见误说,一些学术上存在争议尚未定论的问题,马骏杰在做案头工作中尤为注意。他在史料的鉴别与史实的考据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不少问题提出了个人新的见解,通过严谨细致的研究考证,破解了以往语焉不详或事实不清的一些谜案。

  马骏杰作为一名军事史学者,这些年来研究成果丰硕,陆续出版了《民国时期外国海军论集》、《民国时期中国海军论集》、《中国海军长江抗战纪实》、《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等学术著作,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还特约担任多家杂志的栏目主笔,深受读者欢迎的报刊杂志,如《名人传记》、《现代舰船》、《环球时报》、《中国国防报》上,经常会出现马骏杰这个名字。这些不俗的成果,既出自他治学的勤奋,也来自于他身为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记者问起马骏杰教授,花费如此心血功夫去完成科研教学之外的工作,值不值得?有没有成就感?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地说:“开始是任务,现在是责任。”

  用历史细节揭示甲午真相

  2014年春节刚过,马骏杰匆匆赶赴北京。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制片人那尔苏、编导孟庆吉亲自与马骏杰商讨了相关事宜,海军政治部有关领导也向他提出了要求。他又和央视专家组一道对讲座提纲进行修订,确定播出的长度,以及每一讲的内容等细节。3月份,那尔苏、孟庆吉在海军相关人员陪同下又飞来烟台,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领导见面,航院领导表示,学院的教授能登上百家讲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全力支持马骏杰的工作。待一切准备停当,当月就进行了试讲,没有上电视经验的马骏杰初次试讲,只录了两集。前两集能否被栏目组认可,他心里没有底。编导们的评价令人振奋,认为前两集虽然是试讲,无需修改即可直接播出,这给马骏杰平添了不小的信心。

  对于初战告捷,马骏杰说:“这可能与我30多年没有离开讲台有关系。”他在军事院校长期从事军史研究,其间曾担任多年的行政职务,却从未离开过课堂。但马骏杰心里明白,面对的将是全国的电视观众,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调动长年积累的讲课艺术,这也使得录制有条不紊,减少了录播人员很多工作量。因为准备工作精心到位,栏目组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节目录制。

  甲午战争属于重大历史题材,播出前须经严格的审查程序,不容许出现任何细节上的差错纰漏。在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组织的审片中,专家组成员提出许多修改意见,这样反反复复又进行几个月。直到2014年12月18日,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以《甲午!甲午!》作为年度压轴之作,隆重推出,这是马骏杰通过电视媒介与观众首次见面。从播出后的实际效果和反响来看,他的那种沉稳谨严、从容自信的“马氏口语风格”,一下子倾倒了无数电视观众。

  无须讳言,大众对甲午战争的认知,更多来自历年来的影视作品及纪实作品。如何向电视观众讲述真实的甲午战争,是马骏杰考虑最多的问题。历史细节的呈现即是还原历史本相的必由途径,也是能够紧紧吸引电视观众的法宝。马骏杰对甲午战争的细节挖掘,可说是做到了“上穷碧落下黄泉”,但选择哪些史实细节传达给受众,对节目的成败至关重要。马骏杰在甄别与取舍史料细节上把握了两点:一是史事真实可靠,无征不信;二是攸关战争全局,通幽洞微。原则虽易,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为此他绞尽脑汁。这不仅需要具备古人所说的“识才”与“史识”,更需一种现代视野与历史胸襟。他埋首于稀见的史料里,如同侦探一般,仔细地寻找证据,小心翼翼地剥离史料上的那些演绎成分。马骏杰说:“你不能随便从一些文字材料中获取的东西就讲,更不能道听途说,你需要翻检多种史籍,对一个事件,一个细节,进行反复比对,否则就可能成为笑柄。”甲午系列内容的设置有情节、有悬念、有感情、有观点,引人入胜,专家对此有“疏密有致、繁简适宜”的评价。这与马骏杰精心整合史料,善于用历史细节揭示真相有着直接关系。

  马骏杰谈到借助《百家讲坛》这个学术与大众的桥梁,重述这场堪称国耻的战争,不是让今天的人们沉湎于历史苦难,而是让人们在历史教训中去汲取智慧,在把握现实中去深刻反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对甲午战败的反思,马骏杰重点放在对制度之败、战略之败、精神之败的反思上,这也是《甲午!甲午!》的核心。他所讲述的甲午战争的有关“故事”,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当前中日两国在领土资源和历史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互不相让,安倍政府对其侵略战争历史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人们对中日两国的历史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现实总有其历史的脉络,马骏杰如是说:“历史的殷鉴尤为重要。”《甲午!甲午!》播出之后,得到了电视观众和许多专家学者的赞誉,收视率也超过预期,央视分管《百家讲坛》的副台长给予好评。目前,《甲午!甲午!》讲稿经马骏杰充实、修改已形成书稿,由中华书局隆重推出,《光明日报》专门发表书评,给予很高评价。让马骏杰更想不到的是,《百家讲坛》与他签约,担任主讲人,随即分配任务,与王立群、钱文忠等知名主讲人共同录制《中国故事》,负责《邓世昌》一讲。其后,马骏杰似乎一发而不可收,今年上半年,历时5个月又完成了《百家讲坛》新专题的录制。央视拟于近期播出的《走近林则徐》,相信马骏杰会给我们更多的期待和精彩。(实习生董倩倩对本文也有贡献)

  人物简介

  马骏杰,1961年生,山东省胶州市人,曾就读于解放军济南陆军学院、南京政治学院,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现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全军优秀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大讲堂”主讲专家。出版《中国海军长江抗战纪实》等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责任编辑:文联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