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文艺网 >> 新闻动态 >> 时政要闻

军事文艺创作就需要这样的“铁骨铮铮”

作者:中国艺术报 更新时间:2015-04-15 08:47

  “出发出发出发!天地间鼓荡起雷霆万钧;出发出发出发!锐旅雄狮一往无前……”激越的旋律、铿锵的节奏,满台充溢着血气阳刚、军人的豪迈和挥斥方遒,滔滔汩汩不可遏止,看罢歌剧《导弹司令》,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即便走出剧场依然血脉贲张、久久回味,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兵味”“战味”十足的反映新时期中国军队建设和军人风范的优秀舞台剧作,它不仅是对我们一直以来的优秀军队文艺创作传统的承接赓续,更是对“能打仗、打胜仗”强军梦的有力回应,以文艺的形式为强军梦注入了期待已久的磅礴正能量。

  中国军队文艺创作素有光荣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军事变革时期,长期以来,中国军事文艺题材类的作品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等不同的艺术领域里可谓层出不穷,其中涌现出的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更是数不胜数,从而奠定了军队文艺自身独特的艺术品格、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军事文艺创作暴露出来的种种乱象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非议。近日《解放军报》就发文直指军事文艺作品的“离兵”现象,批驳其脂粉气掩盖了硝烟味,血性阳刚变成了娘娘腔,缺乏虎狼之气和铁血情怀,呼唤军队文艺创作者能够写出更多真实有效反映当代军队军人强军兴军火热实践,且“兵味”“战味”十足的优秀作品。歌剧《导弹司令》可以说正面回应了这一呼唤,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歌剧《导弹司令》是以二炮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为原型,以他的感人事迹为创作素材,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位“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一位令人崇敬的儒将、廉将、干将的英模形象。作为一出写部队英模人物的军事文艺作品,主创团队敢于以创新精神直面现实军事题材歌剧创作难的困境,在剧本创作、思想提炼、舞台呈现和舞美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可圈可点的创新突围。

  首先,尽管作品采取了传记体的手法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烘托情境,但其剧本创作并没有落入人物塑造简单线性流水账式写作的叙事俗套,而是有意识地截取主人公部队生活和奋斗经历的点滴,浓墨重彩地书写出了最能够深刻反映主人公性格和命运的生动细节和侧面。如实战演习时营造出浓浓的“战场气氛”,却被杨业功批评为“作秀”;发射车定位,指挥员回答“差不多”,杨业功怒问:“‘差不多’是多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红、蓝两军对抗演习,杨业功亲任红军司令,不想却成了老部下张弛的俘虏。张弛忧心忡忡,杨业功却表扬他干得好:实战就是要这样……一个个细节的精准描摹、一句句契合人物性格和精气神的朴实对白或独白,紧扣作品厚重的强军主题,并辅以壮美的音乐旋律和新颖的导演手法,不仅使作品主题思想振聋发聩,同时也在舞台上塑造出了一个爱兵如子、廉洁生威、视事业如生命的鲜活的当代基层部队将军形象,充分展现了广大官兵追梦圆梦、强军兴军的火热实践,给观众留下了难忘印象,整部作品也可以说深深暗合了解放军总政歌剧团所一贯坚持的突出面向基层、为兵服务的剧目创作思想。

  其次,作品主题思想提炼精准到位。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一再传递出强力反腐治军治吏的决心,反腐无禁区无死角,挖出打掉隐藏在军队里的一个个“大老虎”可谓大快人心。而腐败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任人唯亲是一种腐败,见利忘义、奢侈无度、甚至斗富比侈又是一种腐败,为官一任拿着俸禄不干事也是一种腐败。《导弹司令》要通过主人公杨业功的感人事迹向社会尤其是广大部队官兵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也就是说它要通过这部作品引导什么、反对什么,释放什么样的思想信号和价值取向,主创人员是有着清醒头脑的,作品除了精心挑选了几处耐人寻味的细节,诸如“杨业功带病在调研路上入宿野外客栈时,给熟睡的部下扇蒲扇、打蚊子”“春节前下基层调研时绝不用自己的专车把儿子接回家”“‘携礼勿入’的匾额”等等,着力塑造了一个爱兵如子、廉洁奉公的部队基层儒将、廉将形象,更是用不少笔墨描摹了“杨业功如何夙夜忧心国家军力战力的提升、与部队官兵永远一起战斗在导弹发射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不忘军人保家卫国崇高使命”的干将形象,矛头直指那种“不作为也是一种腐败”的潜在不良现象,其锐利的思想锋芒由此可见一斑。

  “出发出发出发!天地间鼓荡起雷霆万钧;出发出发出发!锐旅雄狮一往无前……”与这种在歌剧中通过合唱形式迸发出来的鼓鼓荡荡的铿锵旋律和“雄赳赳气昂昂”的壮阔气势相比,在歌剧中融进“说唱”艺术也是件有趣的事儿,是个大胆的尝试。在歌剧表现几位战士为司令员打扫房间的那一幕里,几位年轻小战士弹着吉他、敲着鼓、迈着轻快的舞步,用“说唱”的方式夸着他们生活简朴而令人尊敬的司令员,此情此景作为一种与歌剧大合唱所形成的整体性壮美风格相对应,也作为剧场观众观赏情绪的一份调剂,营造出的一种现代部队官兵互敬互爱的氛围和优美情愫,令观众看起来耳目一新。

  而舞台呈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歌剧最后一幕的一次“违背常理”的情节安排。在那一幕里,主人公杨业功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他的妻子、医护员和老部下,面对着已然空空荡荡的房间和床位,悲痛和依依不舍的心情化作了绵绵歌声,缅怀这位“不合格”的丈夫和伟大军人的英灵,一声声呼唤,一段段悲鸣,不禁叫人听了黯然神伤。而就在这时,一个让人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安排出现了。主人公杨业功在大家的声声呼唤中从舞台的远处缓缓走来,伴着他的深情咏叹“我爱你,百年离乱的祖国;我爱你,蒸蒸日上的祖国;我留恋,那神箭升空的轨迹;我留恋,导弹拔地时的尾焰……”与歌剧第一幕弥留之际的主人公躺在病床上回眸自己的一生遥相呼应,这段反复几次、几乎声嘶力竭的咏叹调,唱出了主人公对事业未竟的遗憾和不舍,更唱出了一位当代军人的热血昂扬和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在这个处处充斥着各种小资情调和“轻艺术”的当下,在这个娱乐至死甚嚣尘上的时代里,让我们在剧场里深深地体味了一回生命和思想的不能承受之重。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