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博会尽显“文艺范儿”

昨日,民博会进行第三天,大量市民赶在双休日的最后一天前来“寻宝”,市民的热情让展会现场民间艺术家们的表演激情继续升温。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一位位大师或现场献艺,或亲口讲授,让民博会“文艺范儿”十足。
烙画大师现场献艺
“烙画”在大多数烟台市民眼中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民博会现场,来自河北的工艺美术大师郝友友手持一只通电的烙铁笔现场作画,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郝先生解释,烙画原理很简单,就是以导热性能好的金属为画笔,以优质木板为媒介,通过加热金属画笔“把木板烧糊”,使木板发生不同程度和方式的碳化,以呈现出自然的淡黄、中黄、棕、褐、黑色等多种色彩以及不同的质感、立体感、光感和空间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烙画研究协会会长郝友友向记者介绍说,民博会他每年都来,“山花奖”他已获得过两次。准备一件60×60cm的作品要耗费一个周的时间,创作过程并不简单。与以往带来的“老民居”系列作品不同,此次民博会郝友友展出的是清一色的具有农家风情的动物题材,向市民展示了古朴的农耕、农作和老百姓居住老房子的印记,无疑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传承。郝友友说:“烙画是汉代就有的东西,民国的时候淡弱了,我在传统的基础上把它发扬光大,就是要传播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
龙口玉雕大放异彩
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的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民博会现场,来自咱烟台龙口的玉雕作品大放异彩,赚足了市民眼球。民间玉雕艺术家孙行忠向记者展示了他所创作的“镇台之宝”———以烟台浩瀚的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海洋世界》,这也是参评今年民博会“山花奖”的作品之一。金鱼、海龟、章鱼、水母、海草无不栩栩如生,许多喜爱玉雕的市民前来问价,可是一件拳头大小的玉雕作品也要2000多元,让人望而却步。“我们这次在展会首推的用橄榄玉制作的玉雕是一大亮点,原料来自于钟灵毓秀的长白山南麓,在千万年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灵气,所以成本也高。”
紫砂壶“争奇斗艳”
紫玉无言,金砂有声,一把紫砂壶里,追溯今日昔时,倒映冷暖流年。今年的民博会上,来自众多民间艺术家之手的紫砂壶“争奇斗艳”,市民收藏欲望浓厚。市民田大爷告诉记者,他准备多逛几家紫砂壶展台,收藏一把最心仪的:“我个人过去收藏过几把宜兴壶,过去收藏重‘名’,现在收藏重‘型’。”田大爷认为,现在市民买壶已经淡化了对“大师制造”的重要性,而是更加注重壶的造型设计。
展会现场,一把把优雅质朴的紫砂壶设计得独具匠心,有的壶身被设计成饱满的南瓜造型,有的壶钮被设计成盘曲的瑞兽。看得出,新一代紫砂壶设计师在壶的欣赏性上下足了功夫,使得紫砂壶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为壶增添了雅韵,令人回味无穷。陈明先、范学军、杨义军……众多制壶大师向市民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年轻的工艺美术师王美红展位上的紫砂作品线条流畅,舒展自然,收缩恰当,很受市民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