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成金长篇小说《微山湖畔》研讨会召开

10月7日,由市文联会同市作家协会、市文学创作研究室主办的卢成金长篇小说《微山湖畔》研讨会在毓璜项宾馆召开。

作者卢成金先生
“我本人经历了‘文革’时期大学毕业、待业,再到农场锻炼的整个历史过程,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有着特殊的记忆、体验和感受。”研讨会上,卢成金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创作《微山湖畔》的心路历程。卢成金认为,“知青文学虽然盛极一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作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知青文学创作代表,如梁晓声、严歌苓等。然而其中所谓的‘知青’多为中学生,其实大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受过系统培训、有学识的‘知识青年’,但记录和反映这些人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动的文学作品实在是太少了。”“这段历史再不记录下来,以后就没人知道了。”内心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情感需求,促使已经70高龄的卢成金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篇50万字的长篇巨著,在完成内心情感诉说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填补一下“知青文学”某些描写领域的空白。卢成金介绍说,在创作之初,自己给《微山湖畔》定下了“沉闷、压抑、愤慨,但不消极、不颓废”的基调,创作过程中尽量将这个特殊的大学生“知青”群体与普通的“知青”区分开,注意运用与人物身份相符的语言,情节尽量安排得错落有致。“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部小说中看到,当年的大学生‘知青’,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为了维护自身尊严、形象所做的种种抗争。”卢成金坦言,《微山湖畔》是自己第一次尝试文学创作,对于作品的好与坏心存忐忑。

市文联主席孙光辉

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文联原党组书记、市人大原秘书长葛枫安

市老龄办原副主任王传平



市文联副主席贺宗仪

市作协主席矫健





市作协副秘书长李前进
研讨会上,大家普遍对《微山湖畔》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微山湖畔》把我们带回那段尘封了半个世纪、无人问津的历史。”烟台市作协主席矫健认为,作者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但在写作技法上十分出彩,充满了那个年代影响广泛的“俄罗斯文学风格”。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作者通过深沉凝练的文笔,质朴畅达的语言,跌宕感人的情节,深情回望了当年在部队农场的艰苦劳动和紧张的部队生活,真实再现了那一代人的思想和对文化大革命的困惑,以及对当时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思考。“这本书,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回望和记忆,更是希望通过这段鲜活的历史,给读者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一些启发和教育”。卢成金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大学生的期望和建议:“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勇于开拓,勇于担当,勇于奉献,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