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烟台文艺网!
您当前的位置 :烟台文艺网 > 文艺时空 > 文艺鉴赏 > 文学鉴赏 正文

何志钧:兼具智性和诗性的人生言说

作者:烟台文艺网 更新时间:2014-07-25 12:37

兼具智性和诗性的人生言说——检视王月鹏近年来的散文创作

在这个充斥着楼市泡沫的时代,也充斥着文化泡沫、文学泡沫和情感泡沫。山东省签约作家、泰山文学奖得主王月鹏多年来孜孜笔耕,已经收获了一百余万字的作品,他的散文作品频频入选《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2008最适合中学生阅读随笔年选》、《21世纪散文典藏(2000—2010)》、《散文精选集》等多种年度选本和“年度华文最佳散文排行榜”。他写出的是无泡沫的文字。“文如其人”这句老话用在他的为人为文上堪称恰如其分。他的大量散文作品一如他的为人一样厚实、真诚、淳朴。这些散文多源自他自己的心历身感,充满着人生的酸涩与感动,娓娓道来,自然平实,他笔下的文字很少附庸风雅的矫揉,而更多生活本身的沉重和繁琐。在一个研讨发言中,王月鹏曾强调散文应该是有痛感的和有力量的,散文的尊严来自对现实的介入和发言,在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下,以美为底色的散文应当通过对当代现实的有效介入,为这个时代保留一份真实。从他的散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正是这种逼近社会和人生真实的生命律动。

作为一个有着乡村生活背景与经历的作家,王月鹏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地写作“城与乡”的系列散文,正如他在2010年12月出版的散文集《怀着怕和爱》中所说,他视散文为对社会现实有力量的介入和穿越。他的散文的力量和质感来自于对现实的专心注视和真诚表达。他的《影子》《葡园》等散文逼视当代社会中触目皆是的城与乡的冲突、现代化与延续传统的矛盾,对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非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悲沉的审视和追问,对城市化过程中渐行渐远的乡土文化背影投以关注的目光。在此,文中的“望庄”成为了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一个符号,具有了浓重的象征意味。这些书写显示了作者散文写作直面当下生存状态的积极旨归。散文集《怀着怕和爱》同样显示了这种“城——乡”问题意识,集中的不少作品显示了一种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交界性的生存状态和现实观照视角。王月鹏的散文多以内敛而深沉的语言书写关于生命、人生、社会、利欲、堕落这些古老问题的绵长追思。他总是把功利的城市与古朴的乡村、现实与梦想、道德与非道德、理性与反理性、人与自然等对抵的两端并置在一起,去深究深层次的症结。童年记忆里穿村而过的清澈小河里如今居然建起了房子,这触使作者思考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究竟有多大的权利。从气候危机中他揭橥出了人类对大自然征服和改造的工具理性病根:“很多失误,并不是非理性所致,而恰恰是高度理性的结果。”

如同王月鹏的其他散文一样,《怀着怕和爱》也充满着人生的质感和心灵感悟的电光石火。它展现的是作者对现实的记录和呈现,可以说是作者的一份心灵笔记。王月鹏视散文为“我与另一个自己最愉快最可信赖的对话方式。”在这里,现实与心灵碰撞、化合而生成了一种新质,凡庸琐屑嘈杂的日常生活被他用散文重新书写后,充满了诗意、哲蕴和绵长醇厚的质感。他的散文以心源为炉,用平静的叙述笔调,洗练的语言传达出了具有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景观和人生滋味。

《怀着怕和爱》《气息》《老街灯》《葡园》《慢生活》等散文展示的是一种介于现实与理想间的生活状态。在《气息》里,对于多年蛰伏城市,从事文案工作的“我”来说,故乡的气息始终萦绕心头,故乡的气息是有根的,它昭示了一种更为久远、本真的生活境界。《老街灯》里终将走进熔炉的老街灯给风雨往事披上了一层暖意,在此,老街灯不仅标示着充满感伤的逝去的岁月和蹉跎的人生,而且也是作者笔下氤氲浪漫的诗意风景,一种厚重古朴的人生景观。在《葡园》题中,作者也特别指出葡园不是诗意、浪漫的世外桃源式的葡萄园,而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作者的一间房子,它是作者周末读书、写作、休息的所在。但这个普普通通的物理存在拉开了与繁琐嘈杂的现实生活的距离,使作者能够超然于世俗的困扰,以一个写作者的身份打量和思考房间之外的物事,写下对这个世界的省察。同时,作者在原野中以散步的方式丈量着葡萄树与葡萄树之间的距离,以一种自然舒展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以人之本心平和地对待人生和社会,这本身也构成了一道风景,与闹市里人与人摩肩接踵,看似亲近,实则遥远的心灵状态形成了巨大反差。在这里,葡园有着一种界石的意味,既凸现了现实人生中存在的结构性断裂,又为我们洞开了一个批判性地审视世界的新的角度,开启了一种新的心灵境界和人生视野。

王月鹏有着许多很精彩的“读书笔记”,在这些散文中,他把对名著名家的诠释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既有知识的理性美哲蕴美,也有人生的具象美情性美。在《怀着怕和爱》等散文作品中他喜欢从一个新的角度反观人生,在对生活中悲欢离合的体悟中开掘独特的意蕴,他能从“雪人”中发挥出“隐忍”、“距离”和“暖意”等多重意蕴,从“风筝”和“老船翁”中开掘出坚守、信念、人生意义的宏大主旨。在坚硬、势利的世俗人生中他用散文的文字触动着人性中最柔软、最微妙的存在,昭显着潜隐在现实表象之下的真实。

初读王月鹏的散文,难免会觉得他的散文不够“文学”,很少刻意的修饰和装潢。但读进去后自会感受到他为文的质朴、睿智,平实的语言之外有着人生的万千滋味。王月鹏曾谈到他的散文观,他很警惕时下由形容词组成的巨大话语泡沫,因为它们的华丽在吸引人们目光的同时,也很容易误导人们,遮蔽事物的真相,模糊灵魂的视力,使人们陶醉于表象和梦幻,而远离了词语的本然存在。为此,他的散文常以素朴的语言直指生存的真相,发人深思。在王月鹏的散文中,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如他写道:那些独行的人,有着棱角分明的表情,不需要人群的参照和庇护。而跟风者之所以从众、随大流,是为了规避风险,保护自我。生活领域如此,很自然思想领域也是如此。又如,他写道:在浮夸风的众声喧哗之中,最真实的声音也是最微弱的。若干年后,当重新回味的时候,才发觉那个声音其实一直停留在最初的地方,当年的喧哗已经渐行渐远。再如,他写道:“城市化”造就了太多东西,但就像流沙上的建筑,我们流连于它的壮美,却疏忽了它的存在基础的危险性。《葡园》从午夜的海写到朋友的书房、乞力马扎罗雪顶的融化、重庆家乐福超市市民抢购导致三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惨剧,再写到食品安全、《皇帝的新衣》、信息恐慌、工业新城西的葡萄园,看似天马行空的思绪,却又和全文对生存、人性、道德、社会公正、现实、未来的反思、追问非常合拍。王月鹏的散文不注重人事的大肆铺排渲染,一切尽是淡淡写来,娓娓而谈。但他又不断将许多外在的道德“说教”、“人为”的意义添加剂源源不断地注入文本,却鲜有生硬感,每能发人深思,触人感惋。

 

责任编辑:文艺网编辑部
友情链接
关闭